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交流 |成果展示 |学生信息 |高级研讨班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研究方向

现代民间文艺学、应用民俗学
  • 主要社会兼职

国际民俗学会会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女教授协会副主席等
  • 开设课程

现代民间文艺学、田野民俗志、现代民俗学、全球化与民俗化
  • 研究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北文化个体户手抄本及其表演》(1996-2000)。
2.         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华北民间社团思想》(1996-2000)。
3.         北京市哲社会规划项目《水资源利用传统与现代化的民俗研究》(2001-2006)。
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近世中原民俗志与下层文化建设》(2001-2003)。
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2002-2003)。
6.         教育部大学数字博物馆北师大985子项目《 数字故事博物馆》(2005)。
7.         北师大研究生院研究生精品课建设项目《 现代民俗学》(2005-2007)。
8.         高等教育出版社资助项目《现代民俗文化管理》( 2004-2006 )。
9.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 中国十大集成数字地图空间演示模型》(2005)。
10.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北京故事卷教学科研演示模型》(2005)。
11.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电子书》(2005-2007)。
12.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数据库》(2006-2008)。
13.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 中国节日志中的地方史志文献数据库》(2007-2009)。
14.     北京大前门投资有限公司企业横向项目《前门东区保护区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2005-2006)。
15.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华北水资源与社会组织》(1998-2003)。
16.     欧洲人类进步基金会资助项目《 世界大都市遗产保护经验网》(2004-2006)。
17.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2004-2007)。
18.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客家传统社会与电子书》(2004-2006)。
19.     中美国际合作项目《河北乡村社会现代史与民俗宗教》(2005-2007)。
20.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北京行业文化和专业技术传承》(2006-2008)。
21.     中英国际合作项目《回族穆斯林女性历史文化与记忆》(2006-2008)。
  • 获奖信息

1.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中国文联第一届和第二届学术著作二等奖
4.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二等奖
5.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优秀论文奖
  • 代表性专著
㈠独著
1.         董晓萍《民俗学导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2.         董晓萍《杨慎》,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3.         董晓萍《说话的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2初版,2004重印。
4.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㈡合著
1.         董晓萍、(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华北民间文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董晓萍撰写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学史略》,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         肖立、董晓萍《世纪老人的话--钟敬文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         董晓萍、(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董晓萍撰写第“第三章”,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董晓萍、(法)蓝克利(Christian Lamouroux)《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北京:中华书局,2003。
7.         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董晓萍撰写第四章第五节《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㈢编著
1.         董晓萍、贺学君编《<红楼梦>的传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0。
2.         董晓萍编《<三国演义>的传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0。
3.         董晓萍编《<水浒传>的传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0。
4.         钟敬文《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董晓萍编,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
5.         钟敬文《钟敬文学述》,董晓萍整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         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董晓萍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7.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美)洛德《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钟敬文主编,董晓萍执行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俄)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钟敬文主编,董晓萍执行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俄)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贾放译,钟敬文主编,董晓萍执行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㈣译著
1.         (美)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董晓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         (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中国民众思想史论--20世纪初期~1949年华北地区的民间文献及其思想观念研究》,董晓萍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1995。
  • 代表性论文

1996-1997
1.         民俗的基本特征,南风,1996年第4期。
2.         人文科学的灰姑娘,人民政协报,1997年1月9日。
3.         二十四节气博览,中国电视报,1997年11月3日。
1998
1.         在大自然的底片下留下了你,中国广播影视,1998年第1期。
2.         华北走春,中国文化报,1998年1月23日。
3.         民间文学传承研究概论,民俗博物馆学刊,1998年第1期。
4.         民族觉醒与现代化,民俗研究,1998年第2期。
5.         电视人的民俗观,电视研究,1998年第2期。
6.         春节民俗·电脑·电视,群言,1998年第3期。
7.         新时期20年的民间审美理论研究,民族艺术,1998年第3期。
8.         20 世纪早期一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故事的工具书,书品,1998年第3期。
9.         岁时民俗纪录片,电视研究,1998年第5期。
10.     西方当代女性人类学小说扫描,文艺报,1998年6月25日。
11.     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文艺报,1998年第6期。
12.     中国的现代女性观及其当代变迁,繁花絮语(2),1998年7月1日。
13.     民俗文化及其合理性,文史知识,1998年第7期。
14.     一个把歌谣运动推向民俗文化学的人,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
15.     踏歌归来――从通俗歌曲看民俗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
16.     民俗资料在电视节目中的使用现状,荧屏与环球,1998年10月1日。
17.     田野作业中的中国学者思想,民俗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1月1日。
18.     西方史学界的下层文化研究,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1998年12月1日。
19.     民族志式田野作业中的学者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1999
1.         文本式田野作业中的学者观念,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
2.         《仪礼》与民俗,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
3.         方志与民俗,文史知识,1998年第11期。
4.         民间剧场观,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
5.         媒体民俗随想,民俗研究,1999年第1期。
6.         民俗灾害学,文史知识,1999年第1期。
7.         论春节与中国人的日常文化,东方,1999年第2期。
8.         工匠集团,文史知识,1999年第2期。
9.         看电视与新民俗结缘的原因,电视研究,1999年第2期。
10.     出版与写作的双重策略,中华读书报,1999年第12期。
11.     交通行旅,文史知识,1999年第3期。
12.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形成史,北方论丛,1999年第3期。
13.     民间故事研究的本质,东方学刊,1999年第4期。
14.     杨慎《廿一史弹词》,学林漫录(14),1999年4月1日。
15.     民俗学的近缘:明清和五四,东方,1999年第4期。
16.     民间通讯,文史知识,1999年第4-6期。
17.     跟钟老学中国民俗学,群言,1999年第7期。
18.     民间贸易,文史知识,1999年第7期。
19.     民间住房观, 文史知识,1999年第8-10期。
20.     马话语与古典小说的传说,文艺报,1999年11月30日。
21.     民间饮食,文史知识,1999年第11-12期。
22.     《民俗学概论》论,民族艺术,1999年第4期。
23.     民间文学体裁学的学术史,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2000
1.         中国民间资源观的二重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