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1983年、1986年先后在湖北大学本科、江西师大研究生毕业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
1986年开始在江西师大、湖北大学担任科研教学工作,1989年任讲师职务。
1991年至1992年在北京师大中文系作访问学者。
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1999年6月获民俗学博士学位。
1999年至2001年继续跟从钟敬文教授在北京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4月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任职务与兼职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字典籍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
兼任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
科研课题
中国民俗史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0-2006
传统岁时与当代节日关联研究——民俗时间意识的传承与演变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02-2005
辽金元民俗文献与电子管理系统 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 2005-2008
北京岁时节日民俗研究 北京十一五规划项目 2006-2008
美国后现代中国研究院横向课题《北京家谱资源调查》(2006)
教育部文科科研基地重大项目《明代民俗文献史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第二主持人)
北师大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建设项目《历史民俗学》(2007-2010
代表性专著
1.《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独著,中国民间文化探索丛书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2.《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独著,中华书局,2002.3.)
3.《中国文化厄史》(合著、第一署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1
4.《传统中国人的岁时风习》(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出版韩文版,2006.8)
5.《中国民俗史.明清卷》,(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人民出版社,2008,2)
6.《中国民俗史》(六卷本)(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人民出版社,2008,2)
7.《春节》,节日中国丛书之一,三联出版社,2009.1
代表性论文
1 、 桑梓考 萧放 民俗研究 2001年第1期
2 、 明堂与月令关系新证 萧放 民族艺术 2001年第1期
3 、 醉司命——祀灶与民间信仰 萧放 文史知识 2001年第2期
4 、 岁时——传统中国人的时间经验 萧放 史学理论研究 2001年第2期
5 、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萧放 博览群书 2001年第2期
6 、 《荆楚岁时记》作者、注者与版本源流考述 萧放 湖北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7 、 论传统平民社会礼俗的文化特征 萧放 江汉论坛 2001年第5期
8 、 四民月令与东汉贵族生活 萧放 文史知识 2001年第5期
9 、 论荆楚文化的地域特征 萧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10、 秦至汉魏岁时观念的变迁 萧放 文史知识 2001年第6期
11、 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 萧放 文史知识 2001年第8期
12 、冬至节俗的传统意义 萧放 文史知识 2001年第12期
13 、腊日民俗的时间意义 萧放 文史知识 2002年第1期
14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15 、中国上古岁时观念论考 萧放 西北民族研究 2002年第2期
16 、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 萧放 文史知识 2002年第2期
17 、传统社会的家训族规的历史形态与社会功能 萧放 中国民俗研究前沿丛书《现代社会与民俗文化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8 、关于古代岁时民俗志的几点思考 萧放 中国民俗学年刊 2001年第1、2期合刊
19 、清江土家节俗 萧放 寻根 2002年第4期
20 、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萧放 文史知识 2002年第9期
21 、论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形成 萧放 辅仁国文学报 2002年9月第8期
22 、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 萧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
23 、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萧放 文化年夜饭,中华书局 2003年第1期
24 、与时俱进的春节文化:民族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萧放 文化年夜饭,中华书局 2003年第1期
25 、新火试新茶 萧放 中华时尚,中华书局 2003年第4期
26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
27 、上头与庆号—明清以来的冠礼 萧放 文史知识 2004年第1期
28 、门当户对与童养入赘—明清以来的婚礼(一) 萧放 文史知识 2004年第2期
29 、换庚帖与坐花轿——明清婚姻民俗(二) 萧放 文史知识 2004年第3期
30 、明清时期的端午节 萧放 文史知识 2004年第6期
31 、当代社会对传统中秋节俗的接纳与改造 萧放 文史知识 2004年第10期
32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 萧放 湖北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
33 、中秋节的历史流传、变化及当代意义 萧放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5期
34 、风俗 萧放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
35 、中国民俗文献史的整理与研究综述 萧放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6期
36 、传统岁时与当代节日关联研究论纲 萧放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
37 、婚姻与属相—从马年无春说起 萧放 神州民俗 2004年8月学术专号
38 、“风俗”论考 萧放 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关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9月
39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萧放 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获奖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年4月
40 、20年来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综述 萧放(第一作者) 文史知识 2005年第2期
41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42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 萧放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3期
43 、春节:我们的心灵驿站 萧放 中学生天地 2005年第2期
44 、当代社会对传统中秋节俗的接纳与改造 萧放 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论 2005年4月
45 、端午节的来源与民俗 萧放 百科知识 2005年第6期
46 、明清家族共同体论纲 萧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47 、明清时代的神灵信仰(上) 萧放 励耘学刊 2005年第1辑
48、 明清时期的碧霞元君信仰与香会活动 萧放 文史知识 2005年第9期
49 、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俗 萧放 文史知识 2005年第7期
50 、明清时期的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 萧放 文史知识 2005年第4期
51 、压岁钱 萧放 文史知识 2005年第5期
52 、浴佛节谈片 萧放 百科知识 2005年第5期
53 、中秋节俗的起源与表现 萧放 百科知识 2005年第9期
54 、钟敬文与历史民俗学的学科建设 萧放 钟敬文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2005年3月
55 、明清神灵信仰(下) 萧放 励耘学刊 文学卷 2005年第2辑
56 、拜年 萧放 今晚报 2005年2月8日
57 、明清新年民俗 《文史知识》2006.1,81-89
58 、春节祭祀史话 《中华遗产》2006.1,40-57
59 、流动的传统总有一种迷人的力量 《中国社会导刊》2006.1下,18-19
60 、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 《江西社会科学》2006.2,11-14
61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 《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144-155
62 、春节与通过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6,
63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政工研究动态》2006.18,31-34
64 、Traditional Festivals:the National Cultural H eritage of Great Importance
Asia Folklore Association The Values And Diversity of Asian Folklore in The Global Integration The Gioi Publishing House,2006.99-116
66 、端午节俗及其意义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6.10,90-96
67 、明清时期巫觋信仰与巫术仪式述论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77-88
68 、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 《江西社会科学》2007.1,132-13
69 、城隍庙与城隍神信仰 《文史知识》2007.3,120-126
70 、传统节日与和谐社会 《政工研究动态》2007.5,16-17
71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08-120
72 、明清民俗特征论纲 《中国文化研究》2007.1春之卷,187-192
73 、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 《领导之友》2007.3,34-35
74 、驱邪避灾的门神 《百科知识》,2007.7 46-47
75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 《民俗研究》,2007.4,50-61
76 、钟敬文主编六卷本《中国民俗史》成果述要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四辑,2007.12.64-68
77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 《文化遗产》2008.1.127-132
78 、元宵节俗灯会 《百科知识》,2008.2,23-25
79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 《百科知识》,2008,6,57-58
80 、天妃与杨泗爷 《文史知识》,2008.5.122-128
81 、节日全志与时间地图 《民俗研究》,2008.4.266-270
获奖情况
1、 《中国民俗史》 钟敬文(1) 萧放(2)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标志性成果
2、《荆楚岁时记》研究 萧放 2001年文化部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3、《钟敬文与历史民俗学》 萧放 2003年中国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4、《有容乃大》(撰稿)获湖北省电化教学二等奖,(1994年)
5、《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03)
6、《荆山楚水的民俗与旅游》获湖北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996)
7、《资治通鉴点注》获湖北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994)
8、 京师范大学励耘奖研究生一等奖,及优秀研究生奖(1998)
9、《荆楚岁时记研究》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