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交流 |成果展示 |学生信息 |高级研讨班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基本情况
   1974年9月-1977年7月,辽宁省大连市新金县第二中学毕业
   1978年9月-1982年6月,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
   1982年6月-1983年6月,辽宁省新金县第二中学教师
   1983年9月-1986年6月,吉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1983年6月-2009年6月,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语言研究所所长
   2001年9月-2004年6月,南开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2004年5月-2006年5月,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6年9月-2009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7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任职务与兼职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语义功能语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曾任辽宁省修辞学会会长、辽宁省语言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与奖励评审委员会中外语言组组长。

学术获奖
   1997年专著《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获辽宁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2000年“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与融合”获辽宁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2005年专著《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获辽宁省社科联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7年专著《现代汉语史》获辽宁省政府奖三等奖。

研究方向及主要论著及主持项目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的共时状态及历时发展演变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及近代汉语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出版专著十余部,主要专著有《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史论稿》、《新时期新语法研究研究》、《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近代汉语句法论稿》、《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三朝北盟会编语法研究》、《现代汉语史》、《现代汉语史概论》等。
   发表论文150余篇。例如:《台湾语言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也谈现阶段词语用法的变化》([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5年总第47期)、《论现代汉语史》(辽宁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论同词叠用的同位语》([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00总第56期)、《流行在大陆词语中的“港台来客”》(北方论丛2001年第2期)、《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述评》(语言文字应2003年第2期)、《试论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关于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思考》(理论界2004年第4期)、《现代汉语的阶段性与现代汉语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当代汉语中新的“名1+名2”形式——名词陈述化的一种新形式》(语言与翻译2005年第4期)、《试论“程度副词+一般动词”形式》(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现代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修辞学习2007年第5期)、《试论文革语言语法的特点》(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从“摩托”与“马达”的释义看语料库用于词典修订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辞书研究2008年第5期)、《“文革语言”的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8年总10期)、《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几种双音造词现象》(语文研究2009年第3期)、《试论不与动态助词共现的动词》(语言科学2009年第6期)、《试论“有+单音节动素”式动词》(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试论当代汉语中的新等义词》(汉语学习2010年第1期)。
   主持国家及省级项目8项,其中重大项目一项。

联系方式
   电    话:(010)58807998    电 邮:diaoyanbin@sina.com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