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涉及文字学、训诂学、修辞学、语法学、词汇语义学及古文字资料和古典文献整理等广泛领域。已出版各种学术专著、古籍整理著作、文言读本、教辅读物、字典辞书、教材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多种。先后获得宝钢教育奖、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奖、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论文奖等多次。
※论文及著作信息(截至2010年3月):
(一)著作类(含教材、古籍整理、工具书、教辅读物)
1. 《古汉语同义修辞》(合作),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毛诗说》(参与整理),岳麓书社,1990;
3. 《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综观》,新世纪出版社,1992;
4. 《百子全书》(参与整理),岳麓书社,1993;
5. 《十三经今注今译》(合作),岳麓书社,1994;
6. 《大千语言世界丛书》(副主编),已出版五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994;
7. 《白话四书五经》(合作),岳麓书社,1995;
8. 《四库大辞典》(《经部》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9. 《国学通览•训诂学》(合作),群众出版社,1996;
10. 《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岳麓书社,1997;
11. 《谢灵运集》(编校注),岳麓书社,1999;
12. 《新概念语文——初中文言文读本》,南海出版社,2001;
13. 《汉字构形原理与中小学汉字教学》,长春出版社,2001;
14. 《古代汉语》(合作),本科及自考教材,北京出版社,2002;
15. 《训诂学》(副主编),师范司组编专升本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增订本,2010;
16. 《古汉语教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7. 《古汉语字词典》,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8. 《汉字汉语论稿》,学苑出版社,2008;
19. 《章太炎讲授〈说文解字〉笔记》(参与整理),中华书局,2008;
20. 《<吕氏春秋>选注》(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1. 《三国演义》助读(第一作者),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
(二)论文类(篇名/字数/出处/发表时间)
1. “之”在主谓间的作用/6000/衡阳师专学报/1983.1
2. 间“之”主谓结构的语法功能/8000/衡阳师专学报/1983.3-4合刊
3. 试谈使动、意动用法的归属和注释问题/10000/衡阳师专学报/1984.1
4. 一九八三年古代汉语研究综述(合作)/10000/湖南语言研究通讯/1984.1
5. 也谈“M1之于(於)M2”/8000/衡阳师专学报/1984.2
6. 1977—1984全国训诂学研究简述/9000/衡阳师专学报/1985.4;又《语言文字学》1986.2转载
7. 1977—1984古代汉语研究综述(合作)/45000/湖南师大学报(古汉语专辑)/1986
8. 《论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4000/衡阳师专学报/1986.2
9. 数量结构的误用/1500/中国语文天地/1986.6
10. 谈怎样掌握古代汉语被动句/5000/湖南电大(报)/1986.11.20
11. “离黄”及相关语词考——联绵词性质新探/7000/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增刊)/1987
12. 《左传》谓语“请”字句探析/15000/湖南省语言学会《语文研究论丛》/1987
13. 《论语》里的“必也,P”句式/2000/中国语文/1987.3
14. 状语“请”字的意义分析/8000/衡阳师专学报/1987.3
15. 锐意创新、独具特色的《修辞学》/4000/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5
16. 《马氏文通》的价值,九十年汉语语法学的不足及其他/7000/活页文史论丛(288)/1988
17. 古汉语词汇学说略/9000/衡阳师专学报/1988.4
18. 古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关系谈/5000/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论文集)/1989
19. 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论据部分)/13000/古汉语研究/1989.1;《语言文字学》1990.6转载
20. 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几个问题/7000/湖湘论坛/1989.3
21. 使动、意动误例辨/8000/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4
22. 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证明部分)/13000/古汉语研究/1989.4;《语言文字学》1990.7转载
23. 信息修辞略论(合署)/4000/修辞学习/1990.1;又《语言文字学》1990.4转载
24. 《毛诗平议》训诂结论的检验问题/6000/汉字文化/1990.2
25. 古文中的语句省略/9000/语言研究/1990.2
26.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诂实践(上)/12000/古汉语研究/1990.4;
27.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诂实践(下)/12000/古汉语研究/1991.2
28. 省略新论(上)/8000/零陵师专学报/1991.4
29. 是误解,不是“挪用”——也谈古今连绵字观念的差异/7500/中国语文/1991.5
30. 简评宗廷虎先生《中国现代修辞学史》/2000/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6
31. 大千语言世界风光无限(合作)/1800/湖南师大出版社《大千语言世界丛书》序/1991.12
32. 省略新论(下)/8000/零陵师专学报/1992.1
33. 《左传》训诂札记/5000/古汉语研究/1992.1
34. 修辞现象分类综述/5000/修辞学习/1992.1;又《语言文字学》1992.3转载
35. 关于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研究述评/15000/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2.1;《语言文字学》1992.4转载
36. 文艺修辞学研究述评/12000/襄阳师专学报/1992.1
37. 修辞学现代化综述/8000/铁岭师专学报/1992.2
38. 修辞学再度繁荣述略(1978—1990)/9000/益阳师专学报/1992.3
39. 八十年代修辞学史研究概述/4500/修辞学习/1993.2;又《语言文字学》1993.5转载
40. 《左传》“吾”“我”格表达的分裂条件(日译汉)/12000/古汉语研究/1993.2
41. 生活中的语言困惑/20000/亚太教育书局《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论集》/1993.12
42.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9000/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3;又收入瑞士《首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12);又《语言文字学》1994.10转载
43. 《尚书》易解,师恩难忘——跟周秉钧先生学习《尚书》的体会/10000/古汉语研究/1994年增刊
44. 楚国简帛文字资料综述/15000/古汉语研究/1995.3;又《江汉考古》1995.4
45. “乐岁终身苦”新解/6000/古汉语研究/1996.1;又载《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刊》第二期(1995)
46. 楚国简帛文字研究概观/9000/江汉考古/1996.3
47.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一) /14000/古汉语研究/1996.3
48. 善学者明其理,善行者推其法——王宁先生《训诂学原理》简介/2000/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版》/1996.12.6
49.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二) /16000/古汉语研究/1997.1
50. 汉语表达中的“意域项偏举”/5000/香港《中国语文通讯》总41期/1997.3
51. 汉字的形体演变与整理规范/8000/语文建设/1997.3
52. 从楚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看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11000/徐州师大学报/1997.3
53. 《诗经•邶风•北风》篇新解/5000/古汉语研究/1997.3
54. 论汉语字词形义关系的表述/7000/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4
55. 《诗经•豳风•九域*》新解/5000/孝感师专学报/1997.4
56. 楚国简帛文字有关论著汇编/20000/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创刊号/1997.5
57. 战国文字“地域特点”质疑/15000/中国社会科学p170-182/1997.5(97.9.10出版);又《语言文字学》1997.11转载
58. 论意域项的赘举、偏举和复举/13000/中国语文p126-132/1998.2(98.3.10出版);又《语言文字学》(p76-82)1998.5转载(98.6.21出版)
59.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三)/16000/古汉语研究p87-96/1998.2(98.6出版)
60. 考释古文字应重视构形理据的分析/15000/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二集/1998.5
61. 凿通阃奥,化难为易/4000/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2
62. 《尚书》《论语》札记十则/4500/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4-5合刊
63. 化难为易的《抱朴子外篇全译》 /1800/中国教育报《读书与出版》/1998.6.30
64.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四)/12000/古汉语研究p76-84/1999.1(99.3.15出版)
65. 中•身•年音义关系小考/8000/《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1999.7
66. 本体•系统•比较--汉字史研究方法论/3000/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版》/1999.8.20
67. 论古籍电子化的保真原则和整理原则/15000/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1
68. 当务之急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漫议/15000/人教社《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2000.10
69. 词语一点通•提纲挈领/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0.19(10月)
70. 词语一点通•噤若寒蝉/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0.20
71. 词语一点通•偃旗息鼓/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0.21(11月)
72. 词语一点通•沸沸扬扬/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0.22
73. 词语一点通•“做作”及“做”“作”/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0.23(12月)
74. 词语一点通•“矍铄”/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0.24
75. 词语一点通•“缥缈”/中华书局《活页文选》/2001.4
76. 论汉字数量的统计原则/5000/辞书研究/2001.1
77. 佛经津梁,词典资源:读李维琦先生《佛经释词》《佛经再释词》/3000/古汉语研究/2001.1
78. 论汉字职能的演变/15000/古汉语研究/2001.4
79.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开创现代学术新风(尹福)/3000/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6
80. 传统语言文字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00/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
81. 现代形声字的判定及“类义符”和“类声符”/10000/古汉语论集(第三集)/岳鹿书社2002.1
82. 《孟子》“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疑诂/3000/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2
83. 论汉字的字际关系/18000/《语言》第3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84. 散文名篇《春》修辞解析疑误二则/2500/修辞学习2002.5/
85. 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15000/语言文字应用2002.2
86.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0000/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87. 论汉字的记录职能(上)/7000/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1
88. 论汉字的记录职能(下)/7000/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
89. 《包山楚简》“ ”义解诂/9000/古汉语研究/2003.1
90. 说“和”/1500/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中国语学科报/2003.3
91. 楚简“ ”字及相关诸字考辩/25000/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7号/2003.7
92. 《大学语文•序》/2000/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9
93. 北京社科工作见闻点滴/2000/我与社科规划/2003.12
94. 章太炎黄侃先生的文字学研究/10000/古汉语研究/2004.2 (收入《中国学术年鉴》2004年度语言学科优秀论文,撰文介绍1500字)
95. 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阅卷概要/4500/北京考试报/2004.12.5(11);2004.12.12(11)
96. 字理与字理教学/10000/吉首大学学报/2005.2
97. 论出土文本字词关系的考证及表述/12000古汉语研究/2005.2/p74-81
98. 汉字语用学论纲/8000/励耘学刊(语言卷)/2005.4
99. 了解教材思路 掌握基本框架——《训诂学》备考指南/2000/北京考试报/2005.8.10(11版)
100. 训诂与训诂学的基本概念——《训诂学》备考指南/3000/北京考试报/2005.8.13(11)
101. 训诂与训诂学的历史——《训诂学》备考指南/5000/北京考试报/2005.8.17(10);2005.8.20(10)
102. 明确题型目的 掌握考试技巧/4500/北京考试报/2005.9.14(11);2005.9.21(11)
103. 三种能力是考查重点——(2005年)10月训诂学阅卷简析/2000/北京考试报/2005.11.9(11)
104. 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11000/语言文字应用/2006.1,收入《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12
105. 汉字性质综论/12000/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06. 论汉字起源的具体所指/16000/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2007年8月出版)
107. 论汉字结构的演变/河北大学学报/12000/河北大学学报/2007.1,《语言文字学》2007.3全文转载,新华文摘篇目介绍
108. 训诂材料的分析与汉语学术史的研究/10000/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
109. 阐释与评价:继承和发扬传统学术的必由之路/10000/韩琳书序/2007
110. 早期有关“古今字”的表述用语及材料辨析/20000/励耘学刊2007年第2期(总第6辑)(2008年7月出版)
111. 略谈源自佛教的汉语熟语(上)/9000/新加坡药师行愿会双月刊《愿海》第56期(2008年7月15日出版)
112. 略谈源自佛教的汉语熟语(下)/9000/新加坡药师行愿会双月刊《愿海》第57期(2008年9月15日出版)
113. 成语“一丝不挂”的来源/10000/新加坡药师行愿会双月刊《愿海》第58期(2008年11月15日出版)
114. “余予古今字”考辨/8000/古汉语研究/2008.4
115. “一丝不挂”源流考辨/12000/励耘学刊2009第1期(总第9辑),学苑出版社2009.6
116. 训诂学复习指要/4000/北京考试报/2009.9.2(12);2009.9.5(13)
117. 《说文解字》“含形字”分析/20000/民俗典籍文字研究6/商务印书馆2009.12
118. 汉语学术史研究的基本原则/6000/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1
119. 汉语同义词研究大有作为——《<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