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交流 |成果展示 |学生信息 |高级研讨班
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学术研讨会

12月7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文学院承办的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社会主义学院报告厅开幕。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及副主任董晓萍、王立军,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王祺祎,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副院长赵学清、苏仲乐与来自海峡两岸的相关6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代表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朋友,他介绍了碑刻文献的概念,指出了其与其他出土文献层层累积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保真性,或被埋于地下,或藏于洞中,或隐于山林,保留了原本面貌,有重要的语料、史料、字料价值。碑刻文献自身特点明显,如时间跨度大,内容异常丰富,保存持久等等。他特别强调了碑刻是能够将上层的典籍、底层的民俗以及上下层都使用的文字连接起来的纽带与关键。最后他认为现阶段石刻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仍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应该凝聚力量,分享成果,共同为碑刻文献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怀兴校长助理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致辞,他概括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近年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并讲到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其他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极为丰富的碑刻遗存,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研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苏仲乐副院长对会议表达了衷心的祝福,对两岸三地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讲到北师大与陕师大两校有密切的联系,也有着绵长的友谊。这次会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希望各位学者朋友建立广泛的学术友情,也祝福大会圆满成功。

12月7日到8日,共40余位学者围绕碑刻与碑刻文献,对与碑刻相关的语言文字学、民俗学、史学、经学、文学、文化学以及碑刻数字化、碑刻研究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西安碑林博物馆。

12月8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教授主持,北京师大王宁教授做大会总结报告。王宁先生总结了这次碑刻研讨会的讨论成果,特别感谢了受大会邀请作专题报告的台湾师范大学叶国良教授、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王祺祎研究员。王先生对今后的碑刻及碑刻文献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第一,克服不良学风,重视碑刻文献的搜集与著录工作,重视释文与校对工作;第二,克服崇洋媚外的思想,抵制喜新厌旧的思潮,将碑刻研究与本体学科,如语言文字学、史学、民俗学、文学研究相结合,相促进;第三,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校际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做到总结共享,如共建石刻文献研究网。第四,更新手段,使用新技术研究碑刻,如加快碑刻研究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推动碑刻学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第五,要注意培养碑刻文献研究人才,建设研究梯队。

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教授以《石刻即古本—以唐石经<周易>研究为例》、周淑萍教授以《从孟子林庙明代石刻看孟子在明代的社会地位》为题做了大会报告。赵学清教授、周淑萍教授分别主持了小组讨论。本次研讨会对文学院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对加强陕西师范大学与国内外高校及学术界的交流、扩大学校影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