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03年北京市精品课程,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必须开设的语言方面的专业基础课、工具课,主要以古代书面语(主要是文言文)为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并提高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及从事其他工作的语文修养。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分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其中文选以先秦的典范作品为主,通论则主要讲授语法、词汇语义、音韵、古书阅读常识等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的古代汉语课历史悠久,任课教师曾有陆宗达、萧璋、俞敏等老一代著名学者。目前教师有王宁、朱小健、李国英、李运富、刘利、王立军、赵平安、黄易青、易敏、齐元涛、周晓文等11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8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人。本课程的任课教师研究方向齐全,他们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均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近五年内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 9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其中王宁教授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创新体系、创建理论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探索。出版《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 (以上与陆宗达教授合著)、《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主编《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等优秀教材,并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传统语言文字研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学术和教学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名师奖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项。其他教师在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法学等领域也均有建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课程在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尝试新的教学改革,开设了网上课堂,为学生讲授答疑。本课程所属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于1981年建立汉语史硕士学位点, 1985年建立博士学位点。